- 背景颜色:
- √白√灰√蓝√黄√红√绿
- 字体大小:小中大
- ← →实现上下章节查看,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
被子植物是什么百度 全区深化与国家、浙江省、杭州市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,率先成功申报了施一公、陈十一、潘建伟、饶毅四个“一事一议”项目,创新了一条顶尖人才的引进之路。小说:云游僧奇遇记 作者:胡德成 更新时间:2025/8/3 13:02:40 军机大臣李鸿藻听了大家对三级衙门态度的描述,也开口说道: “启禀皇上、太后,臣想补充一点……” “你说!”光绪帝抬手说道。 “微臣也研究了日照县衙、沂州府衙、山东巡抚衙门的折子,其中一点应引起重视。该折子奏道:‘林泉村位于日照沿海与诸城、高密内陆平原地区之结合部,是日照地区两个重要港口的陆路、水路交汇通达之处,战略地位十分显要。如若洋人觊觎我山东国土、再开战端,此地必然成为敌军登陆作战之后最为理想的集结地,自然形成日照港口至林泉村数十公里的战略纵深地带,前出则紧扼山东半岛之咽喉……德国传教士在日照地区,尤其不断在两个港口进行勘察活动,行迹十分可疑!况且,他们在日照的天主教大教堂,不但架设着电报机,还存有大量先进测量仪器,此乃高级间谍之必要装备。洋人居心何在?虽未可知,而我等不得不防……’此说法虽尚无实据支撑,也有些危言耸听;但我朝应早做打算,防患于未然。”李鸿藻奏道。 “我就知道,德国人强索林泉村,绝不仅仅是为了传教布道这么简单,必定另有图谋!”光绪帝愤然说道。 “恭亲王,‘帮办**军务大臣’张曜,现正奉旨在山东考察军务、水务。他对这件事是否知晓?态度如何?”慈禧太后问道。 “启禀太后,此前光明寺西堂僧智信、首座僧觉慧,持‘诉状’及张曜私人‘信札’来我府上,求我从中运作,撤回已经‘照准’的相关文书。我也为此约见了德国公使巴兰德,但未能说服他收回文书。在此之后,智信、觉慧才到都察院击鼓鸣冤。张曜的私人信札在此,呈请皇上、太后御览……” 恭亲王说着,将张曜的那封信札交给了大太监。 光绪帝接过信札,浏览了一遍,惬意地点了点头,“这位曾经‘目不识丁’的武将,现在成了文采飞扬的‘墨客’了,真是难得……” 说着,转手将书札交给了大太监,大太监立刻转呈给了黄帘后的慈禧太后。 慈禧太后看了信札,更觉得惊奇!开口问道: “这位在天山协助土尔扈特部落抗击阿古柏贼寇的僧人智信,你们此前听说过吗?” 景廉赶紧回复奏道: “回禀太后,奴才离开西域之前,听徐学功说起过,布彦汗王身边确实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内地武僧。这位武僧的师父早前云游西域,与布彦汗王结成莫逆之交。师父在法门寺圆寂后,这位武僧遵从师愿,赴西域天山助土尔扈特部落化解无常、共度劫难。阿古柏贼寇攻陷库尔勒、焉耆时,布彦汗王正在京城觐见皇上、太后。返回天山的途中,布彦汗王在阿拉善额济纳与该武僧相遇。 “当回返队伍过火焰山下的齐克腾木军台时,他识破阿古柏贼寇派来刺杀布彦汗王的特工队设下的圈套,全歼敌寇特工队。此后的土尔扈特在中天山大战敌寇第一军团、夜袭敌寇库尔勒兵营、捣毁敌寇军火工厂等重大战事,他都护卫在布彦汗王身边……同治十一年,布彦汗王进京请战,该武僧随同来京。 “根据张曜信札当中介绍的情况来看,布彦汗王在京伤重不治身故后,他又随护灵队伍回到了中天山土尔扈特驻牧地,继续负责训练该部落的‘童子军’。并且,后来在我西征大军围攻伊犁‘沙俄驻伊犁占领军’时,他带领童子军,大战越境偷袭我后方辎重大营的阿古柏余孽,歼灭贼寇两百多人、逼降五十多人,生俘阿古柏死前军内的二号人物库布里。保全了西征军后方辎重和土尔扈特部落首脑机关……徐学功所说的武僧和张曜提到的智信,以及到都察院告御状的光明寺西堂僧智信,应该是同一个人。” 光绪帝大悦!他兴奋地开口说道: “佛门之人竟能挺身而出与敌寇以命相搏、共赴国难,真了不起!皇阿玛,我想召见这位智信和尚……” 慈禧太后摇了摇头,“这位传奇武僧智信,虽然建功不少;但没接受朝廷封赏,平民之身,是不能进宫的。不能失了体统、坏了朝纲,以后再说吧……毕大人,这个智信到都察院‘越诉’告状,是不是也受领了笞杖之刑啊?” “回禀太后,智信因‘越诉’三级呈告,已受领笞刑五十板……不过,没有性命之忧。”毕连成奏道。 “我再问你,假如对方同意提高购地价码,原告光明寺是否有撤诉的可能?”慈禧太后再问道。 “回禀太后,光明寺僧众不惧性命之忧进京呈告,对购地价款数目似乎毫不在意。微臣以为,他们担心的,是林泉村上千人众流离失所、生死难料和云山学堂学子中断学业、流落他乡。再者,我听说,光明寺历代高僧均归葬林泉村林地,其中包括乾隆帝当年的‘替身僧’普善大和尚。如若林泉村被洋人占据,先辈魂灵将不得安宁。因此,即便德国人提高购地价款数额,光明寺也没有撤诉的可能。”毕连成答道。 慈禧太后轻轻点了点头,沉吟了一阵,开口说道: “各位臣工,孰是孰非,已经明了。但是,借助德国人的力量,在一定程度上牵制英法两国势力,‘以夷制夷’的平衡之策,是当今大政方略之一,大家不可忘怀。况且,在军火采购、武器更新等诸多方面,我朝还有求于德国人……你们现在开动脑筋,各抒己见,看看能否找出两全之策?” 各位朝臣开始冥思苦想,东暖阁内一时静悄悄的。 恭亲王率先打破了沉寂,开口说道: “启禀皇上、太后!洋人都是得寸进尺、贪得无厌的货色。如若我们退让,此例一开,不但有可能会激起民乱,造成社会动荡;英、法两国,甚至美俄日等国也会如法炮制、依样仿效,届时更难应对。当前,我可以抓住他们自食前言、背信弃义的把柄,撤回‘照准’的文书,防患于未然。而如果继续执行文书内容,引发各国均提出此类要求,我们则退无可退,极其被动。请皇上、太后明鉴……” “大家没有想出来别的办法吗?”慈禧太后问道。 又是一阵沉寂…… “回禀太后,我们赞成恭亲王的办法,撤回**衙门已经照准的文书,以免留下后患。”李鸿藻说道。 “启禀皇上、太后,我再补充一点。据我观察,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,对德国天主教教会的传教士,尤其是那个安治泰,抱有很深的成见。军人出身的巴兰德,对这些传教士的做派嗤之以鼻,十分不屑!我们借机收回成命,对德国与我朝的关系,不会产生大的影响。受冲击、受刺激的,只能是德国的天主教教会。奴才以为,巴兰德是在等皇上、太后的一句话,他就可以打发掉教会的纠缠、断掉安治泰的念想……”恭亲王补充说道。 光绪帝眼前一亮!兴奋地说道: “那就立刻下旨,废掉**衙门照准的文书……” 慈禧太后立刻说道: “遇事要冷静,人无远虑、必有近忧……各位臣工,你们也都支持恭亲王的意见吗?” 各位大臣异口同声地回答说道: “回太后,我们支持恭亲王的意见……” 光绪帝将手一扬,“那就赶紧拟旨,收回成命……” 慈禧太后叹了口气,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: “这个得罪德国教会的‘恶人’,还是由我来做吧……传我的懿旨:五莲山光明寺乃皇家寺院,清净之地,外域不得擅扰!” 东暖阁内瞬间传出一片欢呼声: “皇上、太后圣明!” “恭亲王……”慈禧太后又呼唤道。 “奴才在!”恭亲王赶紧回应。 “此事虽然做了了断,但巴兰德那里要好言抚慰,尽可能不要节外生枝,影响我们‘以夷制夷’的方略。那个安治泰不是提出‘三品顶戴’的请求吗?告诉巴兰德,这件事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酌情商议,‘另授实职’就免了。这也让他在两个主教面前有所交代,免得狗急跳墙、再生事端。” “奴才明白……” 光绪帝听着西太后的安排,感觉十分惬意!可内心深处,他对那个叱咤疆场的云游僧产生的好奇心,却是萦萦绕绕、不曾释怀。 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朝议“强索林泉村”一案的第二天,是智信和觉慧进到北京城的第七天。 满身伤痕的智信带着觉慧来到都察院大堂,拿到了载有皇太后懿旨的判决文书,心里如释重负。 执掌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毕连成,望着这位连当今皇上、太后、恭亲王及多位封疆大吏都无限敬重的传奇僧人,心中不免存有满满的负罪之感。 心里觉得:驰骋疆场舍命护国、建功无数的佛门僧人,竟然在自己的都察院无端遭受皮肉之苦,还险些命丧杖下,实在是令人汗颜之事。 他特意令人从府库中支取了50两现银,准备交给两位僧人,作疗伤与返程盘缠之用;却被智信和觉慧给婉言谢绝了。 智信和觉慧出了都察院,来到恭王府,再次拜谢了施以援手的恭亲王。 两人离开恭王府回到怡云堂之后,便匆匆收拾了行囊,立刻启程,踏上了回返光明寺的行程…… 七天后,被传唤到日照县衙的安治泰,见到都察院的回文和皇太后的懿旨,惊得目瞪口呆! 他瞬间意识到:“强索林泉村”的失败,意味着自己这几年在日照所付出的全部心血和不懈努力,彻底付之东流! 经过这几轮的反复较量,自己屡战屡败,无论在官府眼里、还是在民间百姓的心目当中,已经是声名狼藉、颜面扫地。这里不会再有“德国天主教日照分会”的立足之地和翻身的机会了。 这位心高气傲的西方狂徒,在日照僧俗民众的顽强抗争之下,终于低下了那颗傲慢、倔强的头颅,决定暂时放弃在日照地区的传教和情报收集活动……而他的心底,则渐渐把狡黠的目光,投向了山东西南的兖州、曹州地区。 回到光明寺“云水堂”养伤的智信,有感于这场惊心动魄的反击传教势力的“圈地之争”,特赋诗《菩提吟》一首纪念此事,诗云: 西方千年赞上帝,华夏自古拜菩提。 本应两厢祈福祉,同为天下谋善举。 惟有不端传教士,一意觊觎灵秀地。 早知日照圣贤乡,何必良苦费心机? 0
|